海南岛既是高度开放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也是具有独特自然资源和饮食文化的中国唯一热带宝岛。4月20日,由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四方共建的“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陵水清水湾正式揭牌成立。

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关于“推动传统食品产业现代化升级”及“健康中国 2030”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优势,深入挖掘弘扬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依托于海南热带资源优势,着力构建贯通“产、学、研”各环节的特色食品加工全产业链条,致力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推海南传统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加快建立完善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体系,力促糟粕醋等备受岛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海南特色食品乘上自贸港建设东风走向全国。
据悉,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将依托年百顺公司位于陵水县文罗镇的海南特色热带食品加工项目(热带果蔬深加工中心)基地加快落地。该基地通过整合生产、研发、物流等功能于一体,将与科研机构及院士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传统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升级和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先期打造的可视化、旅游化槽粕醋生产车间,将为加快构建糟粕醋产业全域链合作框架打下坚实基础,并致力于把糟粕醋从“海南特色小吃”升级为“国民级酸汤调味品”。
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美食版”
日前,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将海南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其中明确提出,“打造热带果蔬和高端水产品精深加工、健康食品制造等热带特色优势食品加工产业链”。
抢抓海南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应时而生。在20日上午的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许振凌,大连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苑晓杰,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陈锐,海南东榕投资集团董事长、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陈昌胜,以及来自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海南省营养学会、陵水黎族自治县等政企学研机构的负责人携手为研究院成立揭牌。

在致辞中,许振凌表示,研究院聚焦海南特色热带食品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是助力海南自贸港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对于更好地发挥院士团队产学研优势,开辟海南传统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助推特色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省科协将继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研究院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好雪中送炭的联络服务工作,努力为研究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办好事和办实事。希望研究院团队扎根陵水,携手地方政府和年百顺这样的有志企业,持续搭建技术链、产业链、资源链和人才链平台,加强资源对接、产学研一体、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深度合作,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的发展道路。
陈昌胜在致辞时表示,携手四方共建研究院,正是要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为海南热带食品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研究院明确,首先构建以“海南糟粕醋”为代表的现代化标准生产体系,并有信心在未来5年以各界势能共同打造一个从田间到餐桌500亿产值的“海南糟粕醋” 全产业链体系。年百顺将和研究院凝聚成“热带食品产业共同体”,聚焦育人才、破难题、创品牌三大方向,深化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攻坚热带食品保鲜、营养保留、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南特色健康食品,让“热带风味本味”成为全球消费者信赖的品质标签,书写“从热带秘境到全球餐桌”的海南故事。
汇聚四方智慧,积极探索海南特色食品产业升级路径
仪式上,共建四方签署共建协议,并共同启动了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的正式运行。作为我国食品工程领域知名顶尖专家,朱蓓薇院士作主题报告,介绍研究院成立背景。她表示,研究院将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转化”的创新生态链,聚焦糟粕醋、黎族鱼茶等海南非遗美食的现代化升级。研究院不仅要解析海南特色食品的美味密码,更要传承其背后的文化基因,开发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技术,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同时,研究院将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对传统热带食品生产工艺进行科学化重构,同步开展非遗食品文化的打造工程,让琼岛风味既保留传统精髓,又符合现代化健康消费趋势,培育兼具文化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矩阵,让传统食品焕发底蕴魅力和当代活力,为全国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海南方案”,使“中国味道”成为全球健康美食的新风尚。
参与共建研究院的大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相关专家学者和领导也聚焦海南传统特色食品的产业升级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一系列真知灼见,并围绕研究院的战略合作框架和使命任务达成广泛共识。
苑晓杰在发言时表示,大连工业大学是国家首批创建的4所轻工类高校之一,食品学科是学校的高峰学科,拥有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共建研究院,加强海南食品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海南食品产业,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回馈社会、推动行业进步的坚定担当。大连工业大学将与各方伙伴紧密合作,积极做好科技和人才服务支撑,助力海南特色食品产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迈向新的高峰。
李永华在发言时说,海南糟粕醋,这一凝聚着数百年海洋饮食智慧的发酵美食,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味觉记忆,更是中国传统食品科学的一座宝库。深圳大学将充分发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区位优势,肩负引领区域食品科技创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使命,搭建“科研-转化-市场”全链条平台,与各方携手,共同推动海南糟粕醋从“地方特色”迈向“国际品牌”,推动海南特色热带食品融入“泛南海经济合作圈”,打造面向国际的食品产业新高地。
陈锐在发言时表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以研究院的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海南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强食品学科专业建设,瞄准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科技发展前沿,构建“基础+应用”复合培养体系,分类推进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发展,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助力食品产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教育链、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连接,为推动海南特色热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弘扬饮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小吃升级为国民级消费IP
海南地方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早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就满怀热情地记载和歌颂了海南的酿酒文化,而糟粕醋正是海南先民在悠久的酿酒历史中探索发现,通过对酒糟的再次酿造,得到了酸甜健胃、富于营养的民间小吃糟粕醋。近年来,糟粕醋以其独特风味成为琼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糟粕醋被更多国内外消费者所认识,并有机会参与更多国际美食交流,成为“海南味道”的文化代表之一。与此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呼吁糟粕醋产业加快现代化升级步伐,这也成为此次活动中各方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海南特色热带食品加工项目(热带果蔬深加工中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项目”),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实践案例和科创平台。

仪式后,与会嘉宾专程参观了基地项目,对项目积极促进传统食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建设理念给予高度评价。活动期间,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振华介绍了公司的海南糟粕醋产品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车间,以及基于该先进生产体系如何探索糟粕醋产业链的全域发展路径。
据介绍,基地项目投资2亿余元,占地面积34207㎡,总建筑面积约47265.6㎡,建设了综合办公楼、仓储冷链配送中心、热带果蔬加工中心、槽粕醋生产车间、现代化高新实验室平台等。其中,仓储冷链配送中心采用先进冷藏保鲜技术,拥有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精准控温、智能化分拣、精准控效。糟粕醋生产车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自研智能化发酵平台,实现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和智能化生产,严格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中心打造可视化参观通道,确保生产过程公开透明化。建设集检验、研发、科学研究一体化的高标准实验室平台,贯彻落实食品安全要素。同时,基地项目还大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当地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果蔬种植标准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糟粕醋产业全域链合作框架下,各方将共同致力于把糟粕醋从“海南特色小吃”升级为“国民级酸汤调味品”,推动糟粕醋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引领下共同打造“海南糟粕醋”区域公共品牌,将非遗美食转化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消费IP。
通过打通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链条,加强品牌建设、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创新,基地项目预计将带动百亿级消费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显著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农业、渔业、养殖业和冷链运输与仓储、科学研究、教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与文化传承的目标。(完)